1954年7月26日
中國第一次自己制造成功的飛機舉行了試飛典禮大會
1954年7月26日,我國首批國產(chǎn)飛機試飛。
1954年7月26日,中國第一次自己制造成功的初級教練機——“初教五”舉行了試飛典禮大會。經(jīng)嚴格的試飛鑒定證明,這批飛機性能良好,完全合乎標準。從此,結束了中國不能制造飛機的歷史,邁開了中國航空工業(yè)由修理走向制造的決定性一步。
成立之初的共和國處處仍留有戰(zhàn)爭的創(chuàng)傷,飛機試制人員在物質(zhì)和技術條件極其貧乏的情況下,克服重重困難,終于制造出第一批飛機,并試飛成功。這批飛機是初級教練機,機身為構架式,下單翼,單發(fā)動,穩(wěn)定性能很好,易于操縱。這種飛機除供空軍訓練駕駛員外,還可以用于農(nóng)林牧業(yè),以及郵遞運輸和國際體育運動。
1959年7月26日
毛澤東對李云仲的信作出批示
在廬山會議期間,黨內(nèi)有兩封信是相當著名的,一封是彭德懷的,一封是李云仲的。然而,這兩封信的命運卻各不相同。對于李云仲的來信,毛澤東作了不同于彭德懷信的另一番評價。
7月26日,毛澤東批發(fā)了《李云仲的意見書》,并寫了近三千字的批示――《對一封信的評論》。《評論》說,李云仲同志認為黨犯了“冒險主義”、“機會主義”錯誤,幾千萬人上陣,大煉鋼鐵損失很大,人民公社也是錯誤的,對基建極為悲觀,對大辦水利是個“得不償失”論者。
1971年7月26日
周恩來批準舉辦出土文物展覽
1971年7月26日 周恩來批準舉辦出土文物展覽,并同意《考古學報》、《文物》和《考古》雜志復刊。這三種雜志成為“文化大革命”以來最早復刊的學術雜志。
1982年7月26日鄧小平同國家計委負責人
談“六五”計劃和長期規(guī)劃問題
1982年7月26日,鄧小平在同國家計委負責人談“六五”計劃和長期規(guī)劃問題時指出:集中使用資金勢在必行。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,它的優(yōu)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,集中力量,保證重點。缺點在于市場運用得不好,經(jīng)濟搞得不活。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如何解決?解決得好,對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就很有利,解決不好,就會糟。蘇聯(lián)在這方面也沒有解決好。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個決心要下,明年就要開始?,F(xiàn)在資金太散。我們歷來解決困難,最后落實到集中統(tǒng)一。要真想搞建設,就要搞點骨干項目,沒有骨干項目不行。
來源: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聞網(wǎng)、人民網(wǎng)、黨史網(wǎng)